Google

2008-08-10

分辨愛的問答

週六又到了,依舊是拖著一副勞累極度(也許)的身軀回到了家中。

每週六是我持續長久以來,最長的工作時數日,早上九點便出門教課並於下午二時再續教,有時必須連教兩堂;爾後,到了晚間八點若無何特殊原因,我絕不排他地飆去教會,積極閱讀主的話語及親近主,和有趣的以勒小組們相會。

在上週六似乎在教學課堂上,一個動作的閃失將我的劍椎骨些微的推出,移了點位兒了吧!不甚舒暢,動作行進間總是有點疼;但時間與行程上的不予許,便不予理會,似乎也因此就不感覺那麼強烈了。但在一週後的今日,於完成了一日連續三堂的課程之後,發覺尾椎周遭似乎又開始不順暢了,呼!看來果真是有點不正常吧!但又能怎麼著呢?預約整骨之期是在下週一,也只能熬過明日的排練時間與課程囉!

回到家,和媽咪稍微的嫌了一句今日的狀況,也許這是一種很簡單的 complain 罷了,但總忘了聽在父母的耳中是心疼並且不順耳的。在我尚未察覺有任何不對勁時,媽咪也回問了我一個問題,而我真的不知如何回應,於是乎我也只能將事實推出。

Billy:「我今天教課時好像弄到了尾椎,有點移位了吧,感覺好不舒服。」

媽咪「你說你傷到了尾椎了,那怎麼辦?是因為研習營要開始的原因嗎?」

Billy:「嗯!下禮拜就是了。」

媽咪「那怎麼辦!你是不是該休息呢?」


而這是一句聽到不想再聽的話了,引起的感覺,全然地煩躁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句簡單的關心,其實是來自人們的內心與深處的溫暖,但有時總是教人感受無奈與煩躁,進而忽略了那些字句所擺上的心兒,是純粹而珍貴的。

又其實,人與人之間的關心,該是極為自然而然地發自內心,也或許是好奇,但終究在知道答案填飽心中的疑問之後,反過來成為主動陪伴的角色;以話語、以安慰、以著心中的溫暖散發出關心,來陪伴對方。

但經由社會的洗鍊,人們對於社會上的殘酷與事實倒是磨出了極為敏感的雷達,時時刻刻提防著人們的刺探與心機,那樣的生活在,於剛踏入時,著實地感受難熬與不適應;但在時間長久之後,或是在難免適應之際,便會不小心地將之搬入了生活之中,甚至將之套用於家庭相處模式,那樣的方式,也確實地傷害了家人與自己,更是使彼此地相刺。

總在爭執或是感受不快之際,含著一點點的歉意與感慨之時,才能多少的提醒自己:「剛剛,似乎真的是我的不對?!」--然後,這種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惡性循環,似乎很容易地幾乎充斥在每個家庭啊?於是乎,家人之間的爭執幾近每日都在上演,折磨著人心與人性,更包含了耐性。有時,也真的不解問題癥結之處為何,但絕對的,是對於生活上的無奈與耐性盡失。

其實,套句最現實的形容詞「欺善怕惡」--是人們最簡單而直接的普遍行為,對於容易得來的總是看輕而感覺不甚偉大或珍貴,總是欺壓那些看起來軟弱而無害的。而我也常聽見我媽咪說的一句俚語為「呷狼呷夠夠(台)--意為將人吃乾抺淨還啃得連骨頭都不剩,也就是佔盡他人的便宜,將他人的便宜及可利用的都給吃盡了。回頭想想,你是否也如此呢?

也許,這等比喻有稍微的偏激?但試問,對於周遭容易取得的人事物,你又是擺上何等的態度呢?再推論如下,因為愈是貼近自己的,其所得愈是容易,但卻也因此視線總是跳躍而過,忘了周遭的人也需要如此的關心與回應,即便那些疼愛是等的貴重。

你知道嗎?其實險少有家人,欲算計自己的親人的吧?(當然特殊案例除外)假若,將立場在腦中試想並互換之後,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觸與何等份量的難堪呢?感受又是為何?

在社會上,我們必須盡快地學會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或是立席之地,我們得學會保護自己不倍受傷害,懂得職場上的心機與手法;但那並不代表你也該如此套用那些你所不恥的手法於自己身上啊!既然,你感受不快,又為何要將這份不快經由你手再次傳出呢?!

家人,也許是避風港,但可不是箭靶鐵器的回收筒哦!
他們雖然看起來有容乃大,耐心與包容無限,但那正是因為對我們的愛,而這份愛,有時也許也該得到正常而值得的回應。

回應這份愛吧,恢復你正常的知覺,與之對話。

沒有留言: